不同于4年前两支南美球队会师乌拉圭世界杯决赛的场景,晋级本次意大利世界杯八强的球队全部来自欧洲。墨索里尼所期待的意大利和德国两大法西斯国家会师决赛的愿望最终落空,半决赛淘汰德国的捷克斯洛伐克队将与东道主争夺最终的冠军。
两队境况:“外援”与金靴助力晋级
意大利队阵中有多名南美出生的球员,其中就包括阿根廷双人组蒙蒂和奥尔西,前者是球队重要的中场屏障,而后者则是位技术出色的前锋,这两人为东道主的成功奠定基础。
意大利队在1/8决赛中7-1横扫上届的四强球队美国,随后在八强战中遭遇西班牙队的顽强阻击。在首战历经加时仍1-1难分胜负的情况下,他们在重赛中1-0力挫对手艰难晋级。在与以娴熟地面打法而著称的夺冠热门奥地利队展开的半决赛中,糟糕的天气状况限制了客队的发挥。凭借着一粒存在犯规嫌疑的进球,意大利队1-0小胜对手顺利晋级。
而在另一边,捷克斯洛伐克队凭借当届金靴内耶德里的出色发挥一路过关斩将。在1/8决赛和1/4决赛先后以2-1和3-2险胜罗马尼亚与瑞士之后,他们凭借内耶德里的帽子戏法在半决赛中3-1击败德国,顺利挺进决赛。
历史恩怨:不相上下的欧陆近邻
作为早期的欧陆强国,意大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在世界杯决赛前共有10次交锋,双方各取3胜4平3负平分秋色。双方最近1次交锋是在33年的区域足球赛事中欧国际杯上,坐镇主场的意大利队2-0战胜对手。
比赛情况:阿根廷双雄导演逆转
开球时间:1934年6月10日 17:30
比赛场地:罗马PNF国家体育场
当值主裁:埃克林德(瑞典)
两队主帅:波佐(意大利)、佩特鲁(捷克斯洛伐克)
赛前状况:
1. 决赛前夜,意大利队去现场观看了意大利与瑞士的网球比赛。
2. 两火车的捷克斯洛伐克球迷来到现场观战。
3. 当值主裁埃克林德曾在意大利和奥地利的半决赛中给出过有利于东道主的争议判罚,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名在同一届世界杯上先后执法过半决赛和决赛的裁判。
出场阵容:
意大利(2-3-5):孔比/阿勒曼迪、蒙泽戈利奥/贝托里尼、蒙蒂、费拉里斯/奥尔西、费拉里、斯基亚维奥、梅阿查、瓜伊塔
捷克斯洛伐克(2-3-5):普拉尼茨卡/泽尼赛克、茨特耶罗基/科斯塔莱克、坎巴尔、科赛尔/尤内克、斯沃博达、索博特卡、内耶德里、普茨
不同于四年前的决赛,本次决赛两队所使用的其实是2-3-5阵型的变种。意大利队方面,主帅波佐使用的更像是2-3-2-3阵型,费拉里和梅阿查两位内锋有时回撤较深,通过增强中场的兵力以在这一区域占据优势。而在捷克斯洛伐克这一边,他们使用的是当时流行于中欧球队的“多瑙河派”阵型,通过中锋索博特卡的回撤让锋线球员间的传控配合更为流畅。
比赛在酷热中开始,当时的气温已经超过了40摄氏度。开场后,主场作战的意大利队把对手完全压制在了半场,但却并没有在上半场打开局面。捷克斯洛伐克门将普拉尼茨卡先后扑出了梅阿查和费拉里极具威胁的射门,而斯基亚维奥空门打高的场景更是令主场观众感到惋惜。
易边再战,上半场占据主动的意大利队在酷热中来到了体能瓶颈期,双方陷入胶着。比赛来到一小时左右,捷克斯洛伐克队的普茨在与费拉里的一次冲撞中受伤,急于让球队领先的意大利主帅波佐进入场内,要求相关人员将其迅速抬出场外接受治疗。
普茨的伤情并无大碍,回到场上的他很快便帮助捷克斯洛伐克队打破了场上僵局。第71分钟,坎巴尔传球,普茨扣开蒙泽戈利奥之后小角度低射近脚破门,到场的5.5万名观众顿时陷入沉寂。
进球之后,捷克斯洛伐克队获得了两次扩大比分的机会,但是索博特卡和斯沃博达的射门先后偏出和高出。正当不安的情绪笼罩球场之时,阿根廷人奥尔西成为了意大利队的救星。第81分钟,奥尔西延边路突破后送出传中,泽尼赛克解围不远,刚刚完成传球的他迅速跟进到位后转身低射扳平比分,此球也让对手球门后的意大利主帅波佐相当兴奋,他高举双臂,庆祝这粒来之不易的进球。
此后,捷克斯洛伐克主动退防,常规时间内战成1-1的双方不得不迎来加时赛。加时赛开场5分钟,另一名出生于阿根廷的球员瓜伊塔中路接球后送出横敲,斯基亚维奥晃开一名后卫后劲射破门完成反超。此后,捷克斯洛伐克队无力再造威胁,意大利队将胜果保持到终场,成为首支赢得世界杯冠军的欧洲球队。
攻入制胜球的斯基亚维奥后来回忆道:“在打入制胜球之后我感到精疲力尽,所以我之后在草枰上躺了一会儿来调整呼吸。这是我在国家队生涯的谢幕战,在此之后足球运动完全变了一个样。在我那个时代没人知道什么是战术,只知道腿和心脏对于这项运动的重要性。”
尽管最终遗憾错失冠军,但据门将普拉尼茨卡回忆,以黑马姿态杀入决赛的捷克斯洛伐克队依然被国民们看作英雄,他们乘坐火车回国时在每个车站都能看到鼓掌应届的球迷。
本场之星:攻入制胜球的斯基亚维奥
本场比赛最后时刻,意大利主帅波佐进行了阵型微调,让梅阿查回撤并把斯基亚维奥推上自己更为适应的中锋位置,这次调整最终成效显著,斯基亚维奥的进球帮助“蓝衣军团”站上世界之巅。尽管并非意大利队的常备主力,但斯基亚维奥依然在为国出战的21场比赛中打入15球,并成为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的铜靴得主。本届世界杯上,他打入4球荣膺银靴,是意大利队夺冠的头号功臣。
斯基亚维奥将自己全部16年的职业生涯都献给了家乡球队博洛尼亚,他在俱乐部生涯出战337次打入247球,最终在1938年退役。此后,他于50年代两度加入意大利国家队执教委员会。作为34年冠军队中最晚离世的成员之一,斯基亚维奥于1990年4月去世,此时距离意大利第二次举办世界杯仅有几周之遥了。
后续:意大利实现连冠,捷克斯洛伐克再度饮恨决赛
在34年世界杯决赛之后数月,意大利队前往海布里球场与当时尚未加入国际足联的英格兰队展开角逐,因为蒙蒂受伤而长时间少一人作战的“蓝衣军团”最终仅仅以2-3惜败,这场比赛也让骄傲的英国人开始正视欧陆球队的实力。此后,费拉里和皮奥拉等球星的出色表现让意大利队延续了大赛不败的傲人战绩,他们在摘得柏林奥运会金牌之后又在法国卫冕了世界杯冠军。
这场决赛之后28年,捷克斯洛伐克队再次打入了世界杯决赛,可惜他们再次在先进球的情况下遭遇逆转,目送巴西队实现卫冕。该队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是在1990年,那次他们虽然在小组赛中0-2不敌东道主意大利队,但时隔多年重返世界杯八强的成绩依然称得上完美谢幕。
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之后,捷克队和斯洛伐克队相继在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世界杯之旅中与意大利相遇,捷克队在06年世界杯上0-2失利,成为了“蓝衣军团”夺冠之路上的垫脚石,而斯洛伐克队则在10年世界杯上爆冷3-2取胜,力压卫冕冠军赢得小组出线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