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司法局
生活中,因为开“斗气车”
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你知道开“斗气车”在法律上该担何责吗?
本期“普法宣传”带你一起来学习~
案例回顾
上海内环两车“斗气”险坠桥!
近日,上海内环高架两车“斗气”引发热议。黄色工程车与蓝色SUV因借道让行,引发了后续的“斗气”行为。最终,两辆车都顶上了高架护栏,黄色工程车小半个车身已经探出高架。
▲图片来源:人民网上海
事故发生后,交警总队经初步调查,确认涉事两车在行驶过程中存在互相“斗气”行为。 目前,两车驾驶员已被警方控制。
如此开“斗气车”,该担何责?
可以肯定的是,两车驾驶员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
双方车辆行驶在高架上,其行为对周边车辆特别是桥下不特定人群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涉嫌触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法律条文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及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
如何判定几种“斗气车”行为的法律后果呢?
一起来了解~
01
如果开斗气车,前车故意急刹车导致追尾,是否仍然由后车负主要责任?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梁雅丽律师表示,在通常情况下,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追尾事故一般由后车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在正常驾驶情况下,后车只要保持足够的车距,即使前车急刹车也可以及时制动,避免追尾事故发生。但是,在开斗气车的情况下,前车为了逼停后车,故意采用紧急刹车的方式,造成追尾事故的,将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
理由在于,一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法行为的一方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开斗气车,前车在正常道路上无需减速或避让但故意刹车,逼停正常行驶的后车,这种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前方车辆需要负全责,而后车可以通过行车记录仪和道路监控找到证据。但如果双方都在“斗气”,则均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双方根据其违法行为对发生事故起到的作用的大小,承担各自相应的法律责任。
▲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02
开斗气车并未引发交通事故就不用受罚了吗?
梁雅丽律师表示,并非如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可见这一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不在于危害结果即交通事故是否发生。在实际的案例中也可以得到佐证。
03
开斗气车构成刑事追责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情形将如何具体量刑?
梁雅丽律师表示,开斗气车如何量刑,要根据具体的违法行为事实而定。
开斗气车通常会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追逐竞驶,互相别车,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财物损毁的情况;二是由于上述违法驾驶行为,造成了人员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
前者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时间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罚金数额不低于一千元。
后者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或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驾驶人,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往往根据危害结果和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无法认定其为过失,即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此时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驾驶人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
而判断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的标准主要在以下方面:
第一,犯罪主观方面不同。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呈现直接或间接故意心态;而交通肇事罪是典型意义上的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主观上只能是过失。
第二,在犯罪行为的范围大小不同。危险驾驶罪包括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两种行为;而交通肇事除了以上两种之外,还包括其他违反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04
如果开车时遇到“路怒症”故意挑衅,正确的应对方法是什么?
梁雅丽律师表示,司机在驾车过程中,如果遇到有其他司机驾车“挑衅”,首先应当调整心态,保持心态平稳,既不要生气,也不要慌张,保持正常行驶,不要互相斗气别车,更不能因为慌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其次,应当适当的减速让行,面对对方的挑衅行为,能够避让尽量避让,但是要注意让速不让道,减速即可,不能随意变道,避免更大的交通事故发生。
此外,要注意证据的留存,确保行车记录仪功能正常,录下对方的危险驾驶行为及车辆牌照,待危险驾驶行为结束或驾驶人靠边停车后,联系交警进行举证,配合交警调查。
道路上行车环境复杂,危险丛生
遇事务必要冷静处理
切不可开“斗气车”
损人害己得不偿失!
原标题:《普法宣传丨赌气开“斗气车”该担何责?相关法律这样说→》
阅读原文